攝護腺癌症篩檢
在台灣地區攝護腺癌已經成為台灣男性第五大好發的癌症,每年都有三~四千人被診斷攝護腺癌,許多攝護腺肥大的病人身上,事實上也都會潛藏攝護腺癌,因為攝護腺癌和攝護腺肥大治療策略完全不同,這些潛藏的攝護腺癌,最好能夠在接受攝護腺肥大手術之前被診斷出來。因此 攝護腺癌的癌症篩檢也是治療攝護腺肥大的一個重要的評估項目,在若瑟醫院泌尿科門診,只要看到50歲以上男性來就診,我們都會無差別的給予攝護腺癌症篩檢,以下介紹攝護腺癌篩檢的常做檢查。
- 肛門指診
肛門指診顧名思義就是由醫師對患者經由肛門進行攝護腺的觸診,而觸診的準確率其實也非常高,一旦處摸到硬塊,正確率高達 68%,一般而言如果觸診有發現攝護腺的某一個位置有硬塊,就非常有可能是攝護腺癌。
-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抽血檢查
攝護腺特異抗原在癌症篩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目前世界上許多的臨床指引,普遍認為 50 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必須要進行一次攝護腺特異抗原抽血檢查。
在台灣,我們將攝護腺特異抗原抽血檢查數值上限定為 4ng/ml(奈克/毫升),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攝護腺特異抗原抽血檢查數值超過 4ng/ml 就是不正常。然而,僅管抽出來的數值大於 4ng/ml,但是仍有許多患者不是因攝護腺癌會造成 PSA 數值升高。
PSA 數值升高原因有很多,不單是攝護腺癌,例如: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受到擠壓或是在抽血前 48 小時有性行為等等其他種種的原因,都會造成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數值升高。然而,臨床上我們一旦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數值升高,我們就必須要進一步的做其他檢查,如果數值在 4 到 10ng/ml 之間,可以加做自由態的 PSA(Free PSA), 這也有助於分辨到底是攝護腺癌還是攝護腺良性增生,或者是進一步安排攝護腺切片檢查,但仍然有些患者希望能夠晚一點做攝護腺切片檢查,那我們就必須要嚴密的追蹤,透過在數月到數年間抽血觀察PSA數值的一系列變化,如果呈現不斷往上的趨勢,那還是要趕緊做攝護腺切片檢查,取得組織去做化驗看存不存在攝護腺癌細胞。
- 攝護腺健康指數PHI
攝護腺癌和攝護腺良性增生都會有少量的攝護腺所產生的特異蛋白質釋放到血液中,透過去測量計算這些蛋白質的比例,可以讓我們更加準確的了解到攝護腺癌的罹癌機率有多大,這就是所謂的攝護腺健康指數(PHI),一般而言如果計算出來的攝護腺健康指數大於40即為高風險,所謂高風險就是說罹癌的機會非常大,根據統計如果攝護腺健康指數超過40,罹癌的機率高達44%以上,也就是近乎是二分之一了,這一種患者我們就會強烈的建議他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而如果計算出來的攝護腺健康指數PHI小於 20,我們就會將他歸類在低風險,這樣的患者即便PSA超過 4ng/ml,也可以暫緩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持續密切追蹤即可。中度風險的患者就比較見仁見智,有些患者比較緊張,希望接受攝護腺切片檢查,當然也有些患者不願意這麼早切片,我們就會建議他繼續密切追蹤。
- 核磁共振檢查
在傳統的經直腸超音波檢查下,常常非常難以確定哪個位置是攝護腺癌的病灶,然而核磁共振檢查對攝護腺癌的病灶卻有很好的分辨率,準確率可以達到80%以上,但是核磁共振檢查價格昂貴,並不適合作為第一線攝護腺癌篩檢,通常核磁共振檢查會在發現PSA升高或是肛門指診有硬塊的時候才會安排。
以上四種就是攝護腺癌常見的篩檢工具。